文章來源:天下雜誌
台灣熟齡世代,退出職場的速度比美、日、韓都快。
這群「退休新鮮人」,不窩在家裡、不費心顧孫子,
經營出怎樣的新人生?又該如何規劃理財,不再為錢所困?
五十歲,光聽到這個數字,就讓許多人不知所措。發現自己開始戴老花眼鏡、體力大不如前,都是難以啟齒的打擊。
時代的浪潮裡,有人被迫退位,但愈來愈多人選擇主動出擊,打造人生另一個高峰。
八月,花蓮清水斷崖,波光粼粼的海上,就有一群年過半百的熟年男女,正在和浪潮搏鬥。
對五十五歲的張允雄來說,水上活動並不困難,但四天的獨木舟訓練,卻讓他對「老」有了不同的體會。
「人生不見得是愈活愈老,曲線也可以是往上走才對,」張允雄說。
現在的他,也正在打造向上的人生曲線。五十歲那年,張允雄選擇退休,放下自己創辦的管理顧問公司,搬到美國定居。
第一次在美國念書時,他為工作申請MBA,專攻行銷。但退休後的他,卻想起了創作的夢想,跑去美國紐約大學學拍電影、寫劇本。
在美國上寫作營的時候,授課老師要大家寫下自己的夢想。張允雄結合曾出版童書的經驗,釋放自己心底的想像,讓天馬行空的創意再次化為現實。
「我就寫,我想當JK羅琳(《哈利波特》作者)加李安,」張允雄自信地說,「我沒有非成功不可的壓力,但我要aim high(目標訂高)。」
台灣熟齡族群瘋退休?
期盼圓夢的,不只是張允雄。去年,行政院主計處針對四十五到六十四歲的年齡層調查發現,平均規劃退休年齡為六十二歲。
但從統計數字上來看,這群中高齡的熟年男女過了五十歲之後,就開始提早退出職場,速度快過韓國、新加坡、日本、美國。
提早退休的風潮,60年代的美國也出現過。社會安全系統、退休金制度才剛起步,讓許多人嚮往坐擁資金,安享天年。
1970年代,美國五十五歲以上勞動參與率一度降到30%的低點。08年金融海嘯後,才又回到40%,熟齡不退休成為新話題。
在這股延長退休的國際浪潮裡,為什麼台灣的熟年男女們選擇提早退場?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工作者,除了有近四成為照顧家人而退
休,另有三成認為自己到了退休年紀。
龍吟研論營運總監李竺姮分析,這群四十到六十歲的熟齡世代,看待退休生活的觀念和以往大不相同。
根據內政部統計,四十到六十歲的熟齡世代,規模約七五四萬人,是現在六十歲以上人數的兩倍多。
他們歷經台灣經濟起飛的成長期,加上教育養成多半在高中職以上,堆砌出他們對跨界學習、築夢、圓夢的渴望。
六十二歲的「拖鞋教授」蘇達貞,就懷抱著用DIY的獨木舟環遊世界的夢想。
他原本計劃從海洋大學退休後,就搬到花蓮,過著夏威夷一般的悠閒生活。
但六年前退休的他,卻為了親海教育,把退休金三百萬拿出來成立「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」。
環遊世界還沒成行,他卻已經先帶著熟年男女、輪椅族用獨木舟征服大海。
有別於上一代對於退休後含飴弄孫、安養天年的嚮往,熟齡世代反而降低對家庭的貢獻,把最多時間留給自己,提高對社會的貢獻。
為了豐富退休生活,他們提早準備,重新培養興趣、新的工作能力,漸進式地調整生活步調。
不再含飴弄孫 為自己而活
台大高階管理教育發展中心執行長譚漢儒觀察,四、五十歲是很難得到成就感的階段。
專業經理人可能剛好卡在中高階,要肩負向上、向下管理的責任,很容易吃力不討好。
同儕口耳相傳,加上在運動中獲得的成就感,讓許多熟齡男女積極參加腳踏車、鐵人三項等運動挑戰,
讓中年人的體能維持在最佳狀態,而不是向下老化。身體強壯,心裡也會跟著年輕。
四十五歲的民視前主播羅貴蓁(原名羅貴玉),也在去年舉家搬離住了超過二十年的台北,在花蓮落腳開起民宿大花紫薇。
歷經廣播、電視圈的快節奏,羅貴蓁坦言,生活步調快,加上先生在製作公司時常忙到連續熬夜三天,讓兩人一直萌生退意,一直在找
新的生活方式。下半生可以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嗎?可以悠閒有餘裕嗎?
去年七月,兩人用一千五百萬買下花蓮面向中央山脈的獨棟別墅,一手包辦設計、裝潢,遠赴印尼挑家具,最後運了一個貨櫃的木頭家
具回台裝潢,只為了圓一個漂亮民宿的夢想。
四處奔走的辛勞,一度讓羅貴蓁大嘆體力吃不消。但一步步打造出理想空間,重新找回生活步調,兩人才發現,退休生活不只是離開原
本的職場,還有額外收穫。
「現在接待很多國外客人,過程中的分享,讓我們的視野、觀念都比以前更開闊,」羅貴蓁說。以前在台北睡不好,現在的晚上安靜地
連蛙鳴也成了伴隨入睡的催眠曲,重新展開第二人生。
有準備 才有選擇的機會
穿著橘色店員制服,在門市穿梭的德誼科技總經理杜偉昱,才剛走馬上任一個星期。
三個月前,他還是台灣三星電子行動與資訊事業部總經理,但卻選在五十歲前夕辭掉工作,休息了快三個月。
「我思考的是,六十五歲之前,我還有十七年,是不是還能用我以前的做事模式規劃未來?」杜偉昱說。
從摩托羅拉、微軟、台灣三星等外商出來的杜偉昱,轉戰遠傳旗下的德誼。從手機、軟體到通路,杜偉昱不得不從頭學起,人事、物
流、維修、店面管理都是新學問。
杜偉昱坦言,以前工作可以用體力拚出成績,但現在無法靠硬拚,就要用經驗打團體戰。
「其實,四十九和五十歲沒有太大差別,重點是準備。」看過許多高階經理人喪失優勢後,失業的壓力讓人變得沒有自信、意志消沉,
讓杜偉昱感觸很深。
杜偉昱觀察,「台灣四十五歲到五十五歲的人才流失,現在很多人想把棒子交給後面的人,結果發現很難找。」
「世界變化很快,產業變化也很激烈,對位置的變化做好準備,有準備才有選擇,」杜偉昱說。
黃金十年 做有意義的事
十九歲就踏進演藝圈,作品橫跨電視、電影、舞台劇的許傑輝,也同樣在環境變化中,思考自己的未來。
三年前,許傑輝接到中國知名製作人洪濤電話,被找去湖南衛視幫藝人上表演課。
過程中,許傑輝看到中國電視節目規格、技術日漸成熟,危機感也油然而生。
剛跨入五十歲的許傑輝,選擇從教育做起。他做起青少年節目,走進大學校園教表演,也和王小棣等七位導演經營起表演空間,傳承技
藝。
「這些才藝帶進棺材,我真的有罪,應該想怎麼把養分往下傳遞,」許傑輝坦言,「花個十年做點有意義的事吧。」
退休制度不變,但這群熟齡世代正在突破傳統藩籬,重新定義自己的第二人生。
50歲要開始想的7件事
當退休不再是工作的終點,而是調整步調的漸進過程,該怎麼做才能打造屬於自己的退休生活?
日本藥科大學客座教授榊原節子在《50歲之前不做會後悔的100件事》中,提醒經營快樂第二人生的7大祕訣:
1. 假設只能活5年
先問自己,哪些事情不做會後悔?什麼事情可以讓你快樂,或是覺得對社會有所貢獻?
2. 開始一項新挑戰
與其緬懷過去,不如開始學習一項新技能。學著用臉書、學法文、打高爾夫都可以,享受時時進步的美好過程。
3. 你會寫企劃書嗎?
退休後要繼續工作嗎?可以試著退休前先轉換跑道,學習新興趣、技能,或是從風險較低的領域開始創業,試著一步步寫出自己的事業規
劃。
4. 錢夠活到95歲嗎?
幫自己整理一份財產目錄,把資產、負債、退休金、醫療照護等潛在花費都寫下來。想好所有可能的狀況與備案,再來擬定退休與理財
計劃。
5. 重新經營夫婦、家人關係
退休後,夫婦相處時間增加,別忘了培養共通興趣,也給彼此留點生活空間。培養孩子獨立、分享的習慣,也記得給年邁的父母親多一
點關懷。
6. 建構公司以外的交友圈
趁著退休前,建立公司以外不同地區、不同世代、不同生活圈的朋友。身邊有律師、會計、護士、電腦等不同領域的專家,任何狀況都
可以得心應手。
7. 蒐集健康習慣與知識
蒐集醫院、診療等健康資訊,再決定緊急狀況時要接受什麼樣的治療。養成散步、大腦及意志力訓練等習慣,維持身心健康。
留言列表